中国社会有一个影响数千年历史的特有产物——士大夫。当然,在世界其他国家也能找到类似于它的身影,比如印度的刹利帝,再比如欧洲的僧侣教士,但是没有一个能如士大夫如此根深蒂固,左右历史的发展。
简单说,士大夫就是知识分子、读书人,而且是贴着儒家学派,专读儒书的知识分子。他们的职位就是做官,生来如此,天经地义。
从周朝开始就形成了士大夫的萌芽,不过当时的“士”,单指武官,而“大夫”特指文官。汉武帝时期,朝廷效仿战国时期的“招贤”办法,命高级官员与地方政府,推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人士。比如脱颖而出的董仲,连上“天人三策”,让汉武帝如有醍醐灌顶之感觉。因此,非贵族集团逐渐形成,并在官员群中占有一席之地,诞生了一个新兴的士大夫阶层。
东汉时期,朝廷下令高级官员与地方政府推举“茂才”“孝廉”人士,使得士大夫阶层无论在数量上与凝聚力上都有了质的飞跃。政府这一新的动作,无疑是夯实了士大夫集团的政治地位。
当“推荐”成为知识分子终南捷径时,就意味竞争的来临,而正是有了竞争,才给整个社会带来活力。在强烈的竞争之下,知识分子才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以引起推荐者的注意。所以每个知识分子都兢兢业业,追求突破记录的极致,这样一来势必催生一种新的社会风气。不过物极必反,矫枉过正的情况也就屡见不鲜了,毕竟多数人利字当头。
我们可以将知识分子攫升士大夫之路归纳出五种方法:
一、长期为父母服丧
古人有为已故父母服丧三年的制度,这一鸡肋制度的创始人就是孔、孟两位大儒,为了将此项制度推而广之,还不惜动用了政府力量。王莽是儒家学派忠诚的衣钵传人,所以他建立“新朝”后,将“守孝三年”做为基本国策去实行。这样一来,到了东汉,守孝三年也就不足为奇了,于是有人故造声势,服六年之丧,这类人就是属于想当官的一类。更有甚者,干脆一服就是二十年,当然他们很不幸是在年幼时就死了父母。有人为了表示“孝心”,哭到双目流血,有人干脆绝食,以一副骨瘦如柴的形象去博取别人的赞许。
二、辞让财产与官爵
财产与官爵是大多人毕身的追求,儒家知识分子尤其猛烈,所以在这上面也做足了文章,为得是显示高尚情操、异于流俗,而最终又落入沽名钓誉、待价而沽的俗套。比如,当弟兄几人分家产时,都去抢最少的一份儿。父亲留下的爵位理应由嫡子继承,而他却躲入深山,坚持让给庶子。只要出了名,自然不愁被埋没,有时候,政府官员就会慕名相请,为官之路水到渠成。不过也有拒绝的极少数人,被称为“征君”,或许在他们看来,好名声比当官还陶醉。
三、崇侠尚义
儒家学派把所有人行为性质一分为二,即利与义。士大夫认为义字当先,利是退而求其次的东西,甚至可以完全舍弃。比如宁愿牺牲自己的性命,也要为朋友报仇或是为被处死刑的朋友收尸,即便千里送葬,也在所不辞。
四、倡导廉洁
官员的贪腐残暴是古代社会的顽疾,而东汉的士大夫却如一股清流,不仅鲜有贪腐行为发生,而且相互勉励,以“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为最大光荣。有人甚至将朋友送给亡父的奠仪退回,但遇有求于危难者,往往慷慨解囊。
五、效忠恩主
政府高级官员的幕僚,大多数由自己任聘。一个知识分子一旦被选中,则前途一片光明,晋升之路非常顺坦。因此,这是知识分子的一个机遇,自然备加珍惜。事实上再被推举为“茂才”或“孝廉”之后,通过了聘任才有飞黄腾达的机会,否则最多也是一只“落地凤凰”。这样一来,士大夫必对恩主感恩戴德,如日本武士、欧洲骑士一样为主人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上述五种行为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当然他们都会争着抢着去做,并且做得有声有色,而实事却很差强人意。比如,在服孝其间是禁止与妻子同房的,但有人服孝二十年却连生五子;还有去亲姐姐家坐客,饭后坚持付饭钱。不过,这种现像虽是一种流弊,但于社会是无害的,而士大夫的形成造就的是一个封闭型的社会。
任何一个阶级集团都会自觉地维护本集团的既得利益,所以无论是最初的“茂才”“孝廉”,还是官却转折的“聘任”,他们的举荐范围会逐渐缩小。因此,纵观整个社会,呈现出无数的直线行业,比如木匠的儿子还是木匠,农民的儿子仍是农民,官宦子弟依然高官得坐,骏马得骑,妻妾成群。
到此,从最初的模范平民到最后必须是士大夫子弟,一种门弟观念随之产生,而且这种观念非常之顽固,以至于影响了中国数千年的历史。这种观念有百害而无一利,是一个阶层对别一个阶层的压制,致使整个社会失去活力,人民思想麻木、苟且,失去创新力。
喜欢一个人和爱一个人,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本质就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根本就分不清楚,他们往往会把喜欢认为就是爱,这是认知上的错误。作为一个成年人,如果你分不清楚爱和喜欢,就表明你不是一个成熟的人。首先你要明白的是,喜欢和爱都属于人类的情感,但是喜欢的厚度是比不上爱的,如果喜欢是一厘米的话,那么爱就是十厘
在男女相处的世界里,如同棋逢对手、琴瑟和鸣的旋律,寻找那最和谐、最动人的乐章,一直是众多男女探索的课题。而在这漫长的探索过程中,有些技巧如同魔法般,能让男人为之着迷,甚至上瘾。爱情,这一永恒的主题,总是让人心驰神往。而男女之间的相处之道,更是如同艺术般需要精心雕琢。法国作家雨果所言:“真爱的第一个征
1围巾=永远爱你;2杯子=一辈子;3睡衣=我给你我的全部4香烟=我讨厌你;5戒指=永远属于我的;6伞=保护你;7镜子=勿忘我;8巧克力=我爱你;9打火机=我的初恋;10花=把我的名字放在你心上;11相册=永远珍藏你和我的回忆;12手帕=等待分手以后再相遇;13皮带= 栓住他一辈子。
女人爱在朋友圈里发自拍,目的之一是为了炫耀、目的之二可能是为了吸引异性的注意。男人虽然总体性格上比较趋于成稳及不那么在乎这些外在的表现方式,可是因为自身性格及现实一些情况变化而产生的影响,他们可能也会在行为、认识的表达方式上,产生一些非常明显的改变。“男人变心后,最明显的变化,在朋友圈。”这是一位经
男女之间的交往,倘若掌握不好度,容易出问题,从现实来看,男女交往中的“六过度”是必须谨防的: 一、过度亲密。人与人交往中的亲密程度要因人而异,不是所有的亲密都有好效果。两个不是恋人的男女,如果交往过分亲密,很容易给人造成误解,给自己和对方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在中国,封建思想还没还有铲除干净,不少的人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