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充满着古人的智慧和生活经验,这种文字记录下来的文学作品,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可以看成是人类社会生活发展的一部历史。
在这些汗牛充栋的古代文学作品中,由于古人的生活常识及局限,以及作者个人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再加上记载流传中出现误差。
古代文学作品中出现一些与现在自然科学的偏差,也是在所难免。
如何才能结合现代科学知识,理解古代文学作品?
尽量让古诗文中的偏差或者说误会接近事物的本质,以便做出更加正确的理解,是一个问题。
有人强调说,古诗文无需解释得太细致,明白意境即可。其实这种理解本身就是非常有偏差的。
古代文学作品中,绝大部分的生活常识都是非常正确的,因为是生活常识是日积月累的生活经验,这本身就是真理的存在。
所以古诗文中明显错误就是不多,甚至说几乎没有,只是古人受到当时的自然科学知识所限,在某些认识上有些不清晰。
因此,今天对古诗文的解读尽量不要去误解古诗文。
比如说,王之涣《凉州词》说:“春风不度玉门关”;比王之涣年轻二十多岁的李白《关山月》却说:“长风几万里 吹度玉门关”。你会信谁?
两位唐朝大诗人有错吗?绝对没有。
这是日积月累的生活常识,诗人们就常年生活在这里,怎么会出现明显错误呢?
这就是古诗文记载中的真实性,其实古诗文也是一部无声的历史。
所以,自然科学发达的今天,我们对古诗文经典作品,就不能误读或者说曲解。
我们一起来看看,“春风不度玉门关”,和“长风几万里 吹度玉门关”。
首先来说,尽管玉门关这地方在历史上有几次变迁,也就形成了至少三个不同遗址的玉门关,有三个不同的地方。
但是,它们之间的距离还是比较近,几乎属于同一区域,自然条件没有太大变化。
再说,同一个时代唐朝的诗人,所写的玉门关应该就是说当时的玉门关,肯定指是同一地方。
再说说风,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里的春风科学地说,是指我国季风气候中的夏季风。
那么王之涣说春风,就理解为春天里的风,也没有错。
因为,春天里的风也多是由夏季风的吹来影响造成的。古人在地理科学与气象科学方面,还没有今天的具体。古人有丰富的生活常识判断,但是还没有开始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因此,古人把这个时间段的风简单地称为春风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如果按照现在的气象学知识来说,“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里的春风简单地说是春天里的风,就不是非常严谨了。
因为玉门关处于我国夏季季风的非季风区,夏季季风几乎是达不到玉门关。而玉门关又处于冬季季风区,受到冬季季风的影响非常大!
另外,王之涣在《凉州词》中说“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里的春风,王之涣是一语双关,一方面是指春风,另外一方面是朝廷皇帝的恩泽。
关于春风的解释,今天依然保护着两层意思:春天里的风和某种温暖关怀恩泽或某种人间的春意春象。
《凉州词二首·其一》(又名《出塞》)
唐朝:王之涣(688—742年)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翻译:
黄河好像从白云之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立在一片高大的群山之中。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
如果再细说一下夏季风:
暖湿气流影响造成春风的夏季风,在春季和夏季大部分地区在这个时候受到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因此这里的春风更多指是这两股季风,这就是古人的智慧和生活经验。
东南季风从太平洋吹向东南部,而西南季风则从印度洋吹来。
两股季风从3月左右分别从东南和西南进入,之后一路向北,7月左右到达黄河以北地区,9月开始撤退。
玉门关位于西北,四周都远离海洋,它南面的青藏高原阻挡了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来自东面的东南季风经过长途跋涉,也受到一些山脉的阻挡。
由此可见,是东南季风对玉门关地区的影响都非常小,西南季风对玉门关地区的影响还是有一点点的。
但并不是说没有影响,所以不能说玉门关地区没有任何春风,这样理解是不科学的也不符合实际情况。
李白又说:“长风几万里 吹度玉门关”,如果我们把这里的“长风”也理解称为春风,这明显是错误了。
玉门关地区春夏季节里,不存在长风几万的的自然现象。
李白也不可能和王之涣对春风的理解有如此巨大的偏差。
其实,李白说的长风,大漠朔风,是指玉门关地区的冬季季风,在秋冬季节那里正处于我国的冬季季风区。
《关山月》
唐朝:李白(701-762年)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翻译:
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在苍茫云海之间。
浩荡长风掠过万里关山,来到戍边将士驻守的边关。
当年汉兵直指白登山道,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
这些历代征战之地,出征将士很少能够生还。
戍守的士卒眼望着边城,那盼望归家的面容多么凄苦悲哀。
当此家中高楼上的将士妻子,哀愁叹息,大概也没停歇。
正确理解古诗文,理解古人的智慧和生活经验,就会更好地发现古诗文文化的美。
补充说明:古诗文小知识。
一,凉州词。
《凉州词》,又称《凉州曲》,是凉州乐曲的名字,是唐代边塞传入长安的曲调之一。唐玄宗开元年间,西凉府都督郭知运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进献朝廷,这些曲谱以来源地为曲调名,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是达官显贵、宗室名流为凉州歌填的唱词,是唐周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由于地处西方,常寒凉也,故名凉州。
二,关山月。
《关山月》为汉乐府之曲,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后移植而成琴曲。多抒离别哀伤之情,故《乐府解题》云“《关山月》,伤离别也”。亦感慨戍边将士争战疆场而鲜有人还的悲沧。
喜欢一个人和爱一个人,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本质就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根本就分不清楚,他们往往会把喜欢认为就是爱,这是认知上的错误。作为一个成年人,如果你分不清楚爱和喜欢,就表明你不是一个成熟的人。首先你要明白的是,喜欢和爱都属于人类的情感,但是喜欢的厚度是比不上爱的,如果喜欢是一厘米的话,那么爱就是十厘
在男女相处的世界里,如同棋逢对手、琴瑟和鸣的旋律,寻找那最和谐、最动人的乐章,一直是众多男女探索的课题。而在这漫长的探索过程中,有些技巧如同魔法般,能让男人为之着迷,甚至上瘾。爱情,这一永恒的主题,总是让人心驰神往。而男女之间的相处之道,更是如同艺术般需要精心雕琢。法国作家雨果所言:“真爱的第一个征
1围巾=永远爱你;2杯子=一辈子;3睡衣=我给你我的全部4香烟=我讨厌你;5戒指=永远属于我的;6伞=保护你;7镜子=勿忘我;8巧克力=我爱你;9打火机=我的初恋;10花=把我的名字放在你心上;11相册=永远珍藏你和我的回忆;12手帕=等待分手以后再相遇;13皮带= 栓住他一辈子。
女人爱在朋友圈里发自拍,目的之一是为了炫耀、目的之二可能是为了吸引异性的注意。男人虽然总体性格上比较趋于成稳及不那么在乎这些外在的表现方式,可是因为自身性格及现实一些情况变化而产生的影响,他们可能也会在行为、认识的表达方式上,产生一些非常明显的改变。“男人变心后,最明显的变化,在朋友圈。”这是一位经
男女之间的交往,倘若掌握不好度,容易出问题,从现实来看,男女交往中的“六过度”是必须谨防的: 一、过度亲密。人与人交往中的亲密程度要因人而异,不是所有的亲密都有好效果。两个不是恋人的男女,如果交往过分亲密,很容易给人造成误解,给自己和对方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在中国,封建思想还没还有铲除干净,不少的人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