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说不说,确实有些凭证稍不留神就会出错。
尤其是涉及到“借方还是贷方”、“蓝字还是红字”......
归根结底还是对“为什么要这样做”不太理解。
张小瓜浅谈两点,供参考。
有个月吧,张小瓜出报表的时候,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勾稽不上。
令人头大......
最后破案了:主营业务成本的一个调整凭证,金额做到了贷方。
我告诉制单安安,应该做成下面这样:
安安:”啊?做贷方正数和借方负数,不是一个意思么?“
......
张小瓜:“主营业务成本如果做在贷方,系统取不到数,报表不平哇!"
张小瓜也看了一些讲借贷方向的文章,大部分是从“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出发的理论文章,老实讲张小瓜也不能完全看懂并信服......
是不是搞实务的会计人很少写文章,为什么没有从实务角度讲的?
令人费解......
“报表不平”还不是硬道理么......
为什么成本做在贷方,系统取不到数呢?
因为,所有损益类科目期末都要结转到”本年利润“科目。
现在都是系统自动结转损益了,如果结转的逻辑是”收益类科目当月累计发生额结转到借方,费用损失类科目当月累计发生额结转到贷方“。
即:
借:收益类科目发生额
贷:本年利润
借:本年利润
贷:费用损失类科目发生额
假设当月只有这一笔业务,因为成本类科目要结转到贷方,不管前边的凭证是怎么做的,结转损益分录都是一样的,为:
两张凭证放在一起看:
如果像安安那样做:主营业务成本的借方发生额和贷方发生额都是0;
如果像张小瓜那样做:主营业务成本的借方发生额和贷方发生额都是-12000元。
显而易见,都是0系统当然取不到数。
综上,
收益类科目发生额记在贷方;
成本损失类科目发生额记在借方。
当然,这个结论基于张小瓜所用财务系统的结转损益方案和报表取数方案。
大家在工作中遇到损益类科目借贷方向的问题,基本都可以顺着这个思路查找问题所在。
资产负债类科目,张小瓜也想讲讲借贷方向的问题。
它比损益类科目更隐蔽。
因为,损益类科目借贷方搞错,一般可以通过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勾稽关系来暴露。
而,资产负债类科目借贷方向搞错,通常是悄无声息的。
举个栗子:
例1:车间钢结构原来计入2号车间,次月发现搞错了应该是1号车间。
假设只有这一笔业务,如果调整凭证将2号车间减少额放在贷方正数,在建工程科目余额表借方累计发生额200万,贷方累计发生额100万。
如果不查询明细账,还以为新增工程200万,转固100万呢。
正确的调整凭证应该将2号车间减少额放在借方负数:
在建工程科目余额表借方累计发生额100万,贷方累计发生额0万。
与实际相符。
例2:当月发放工资,由于员工银行卡信息错误,有部分工资退回来了。
应付职工薪酬贷方发生额,表示计入成本费用的职工薪酬;
应付职工薪酬借方发生额,表示实际发放的工资。
显然,如果被退回的工资做在贷方正数,无疑会虚增应付职工薪酬贷方发生额,同时也虚增了应付职工薪酬借方发生额。
正确的调整凭证应该将退回的工资放在借方负数:
这样做,应付职工薪酬借方发生额为9000000-15000元,与实际发放金额相符。
综上,
资产负债类科目,做冲销/调整凭证时,应该同方向负数入账,而非反方向正数。只有这样,科目余额表借方发生额和贷方发生额才能反映真实的业务数据。
凭证是会计工作的开始,有了凭证才有账,有了账才有表。
希望安安们的凭证都经得起审核和检验。
喜欢一个人和爱一个人,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本质就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根本就分不清楚,他们往往会把喜欢认为就是爱,这是认知上的错误。作为一个成年人,如果你分不清楚爱和喜欢,就表明你不是一个成熟的人。首先你要明白的是,喜欢和爱都属于人类的情感,但是喜欢的厚度是比不上爱的,如果喜欢是一厘米的话,那么爱就是十厘
在男女相处的世界里,如同棋逢对手、琴瑟和鸣的旋律,寻找那最和谐、最动人的乐章,一直是众多男女探索的课题。而在这漫长的探索过程中,有些技巧如同魔法般,能让男人为之着迷,甚至上瘾。爱情,这一永恒的主题,总是让人心驰神往。而男女之间的相处之道,更是如同艺术般需要精心雕琢。法国作家雨果所言:“真爱的第一个征
1围巾=永远爱你;2杯子=一辈子;3睡衣=我给你我的全部4香烟=我讨厌你;5戒指=永远属于我的;6伞=保护你;7镜子=勿忘我;8巧克力=我爱你;9打火机=我的初恋;10花=把我的名字放在你心上;11相册=永远珍藏你和我的回忆;12手帕=等待分手以后再相遇;13皮带= 栓住他一辈子。
女人爱在朋友圈里发自拍,目的之一是为了炫耀、目的之二可能是为了吸引异性的注意。男人虽然总体性格上比较趋于成稳及不那么在乎这些外在的表现方式,可是因为自身性格及现实一些情况变化而产生的影响,他们可能也会在行为、认识的表达方式上,产生一些非常明显的改变。“男人变心后,最明显的变化,在朋友圈。”这是一位经
男女之间的交往,倘若掌握不好度,容易出问题,从现实来看,男女交往中的“六过度”是必须谨防的: 一、过度亲密。人与人交往中的亲密程度要因人而异,不是所有的亲密都有好效果。两个不是恋人的男女,如果交往过分亲密,很容易给人造成误解,给自己和对方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在中国,封建思想还没还有铲除干净,不少的人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