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为什么不要纹身,看看纹身的来历和给人的心理印象就明白了
纹身,又叫文身、刺青。文身和纹身是一回事,文是纹的古字。刺青的说法与它的操作和用料有关,纹身都是用针刺,颜料多是青黑色,所以叫刺青。
【纹身的两个起源】
纹身自古有之,最早是部落图腾,是一种信仰和精神寄托。纹身的习俗在一些少数民族仍然存在。
奴隶制社会时期,奴隶主在奴隶脸上刺字做标记,以免丢失或逃跑。后来演变为墨刑或黥面之刑,在犯人脸上刺刻标记,便于约束和识别。
以上说明了纹身的两个起源,一个是起源于原始部落、少数民族的习俗;另一个起源于古代的黥刑。少数民族给人一种野蛮的印象,所以纹身也容易给人野蛮的印象。黥刑用于犯人,人们想到犯人就会自然联想到违法犯罪,印象也不好。
【纹身的发展】
后来有人在身上纹起了图案、文字,自愿纹身的人开始逐渐增加。
唐朝是纹身最鼎盛的时期。有些风雅文人也开始纹身,荆州纹士葛清,自颈以下,遍刺白居易的舍人诗。
京师长安有一伙光头刺青的人趁乱打劫,领头的叫张干,他左臂刺“生不怕京兆尹”,右臂刺“死不畏阎罗王”,以此展示自己不怕官府、不怕横死的桀骜不驯。后来这伙人犯罪了,三十多个人被官府当街乱棍打死了。
到了宋朝,纹身仍很风行。《水浒传》里,出现纹身的人物很多,有几个人的绰号都是从纹身得来的,他们是花和尚鲁智深、九文龙史进、花项虎龚旺。龚旺不但脖子上纹着虎头,身上还纹着老虎的斑纹。
古代纹身者一般是武士、壮汉、侠客之类,也是市井之中逞强好斗之人,官员和读书人少有纹身者。
明清时期,统治者不接受纹身的“非主流”文化身份,自明太祖朱元璋时期颁发一系列严格禁令,纹身从社会上逐渐销声匿迹。
【纹身的心理影响】
纹身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会给人带来一些心理上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孝经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纹身要刺破皮肤,这是伤害身体,所以大多数人都不愿违背孝道去纹身。敢于纹身者,给人一种无视社会规则,离经叛道、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心理影响。
纹身的过程要一针针刺破皮肤,忍受疼痛,完成整个纹身图案需要经受成百上千针的刺痛。纹身者给人的心理影响是,他是一个不怕疼痛、敢对自己下手的忍者和狠人。
纹身的图案多以龙、虎、蛇、狼、狮、豹、鹰等凶禽猛兽为主,还有神鬼夜叉之类的奇特怪异图案,主要是向世人展示自己的威猛、奇异和力量,让人心生恐惧和敬畏。
【纹身再度兴起】
到了近现代,纹身又在旧社会黑帮团伙中开始盛行。一些黑帮组织有自己的专用纹身图案,以区别其他帮派。这些标识通常带有神秘和恐怖色彩,比如蛛网、泪滴、小刀、骷髅等。帮派成员也有自选的纹身,图案多以凶禽猛兽为主,观感颇令人不适。
现代影视剧中,为了剧情需要或表现人格性格,也常在一些特定人物身上出现纹身,比如黑恶势力、刑事罪犯、流氓村霸等,导致人们对纹身有一种固有的不良印象。
随着时代的开放,纹身成为一种人体装饰艺术,表现个人的审美情趣、内心追求、爱恨情仇和自由个性。纹身的独特性受到很多青年人的追捧,也不再是男青年的专利。一些女青年也开始尝试纹身,她们在手臂、颈部、腿部、胸腹部纹上自己喜欢的图案,突出内心追求,彰显个性魅力。
纹身也影响了校园里的学生,一些青少年因为坚持纹身而与父母产生冲突。
【为何不赞成青少年纹身】
现在国家层面对青少年纹身是坚决禁止的,2022年6月6日国务院出台了《未成年人纹身治理工作办法》,明令任何企业、组织和个人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纹身服务,不得胁迫、引诱、教唆未成年人纹身。
除了我们上面说的社会上对纹身有不良印象,还有纹身给人带来的不良心理影响,现实层面上,很多单位招聘时都明确拒绝纹身者报名。国家招录工作人员、参军、从警等,对纹身者都有明确的限制。
其实彰显个性不一定纹身,正常情况下,我们通过穿衣打扮、头型发饰都能显示出自己的个性。而真正的气质是靠内在的文化修养,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离经叛道、违反社会秩序的作派已经越来越没有市场。一个人在世上的价值不是看你打打杀杀、逞强斗狠,而是看你的工作能力、社交能力,有能力才是真正的价值,完全没必要在身体上刻画些凶禽猛兽来支撑自己的胆量和自信。
青少年属于未成年人,身体正在发育成长,纹身会破坏皮肤,难于清理、留下痕迹,影响身体健康。另外,青少年的心智发展不成熟、社会认知不足,容易受环境和同伴影响,出于好奇、攀比、跟风等心理,做事有很大冲动性和盲目性。纹身这样影响一生的事情,还是等到成年后再自己选择吧。
所以,学校和家庭、老师和父母都有不可回避的责任去引导青少年合理看待和对待纹身,让青少年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规定、遵守学校的纪律要求,把精力放在学习知识、锻炼身体上,为将来的成材打下良好基础。
喜欢一个人和爱一个人,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本质就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根本就分不清楚,他们往往会把喜欢认为就是爱,这是认知上的错误。作为一个成年人,如果你分不清楚爱和喜欢,就表明你不是一个成熟的人。首先你要明白的是,喜欢和爱都属于人类的情感,但是喜欢的厚度是比不上爱的,如果喜欢是一厘米的话,那么爱就是十厘
在男女相处的世界里,如同棋逢对手、琴瑟和鸣的旋律,寻找那最和谐、最动人的乐章,一直是众多男女探索的课题。而在这漫长的探索过程中,有些技巧如同魔法般,能让男人为之着迷,甚至上瘾。爱情,这一永恒的主题,总是让人心驰神往。而男女之间的相处之道,更是如同艺术般需要精心雕琢。法国作家雨果所言:“真爱的第一个征
1围巾=永远爱你;2杯子=一辈子;3睡衣=我给你我的全部4香烟=我讨厌你;5戒指=永远属于我的;6伞=保护你;7镜子=勿忘我;8巧克力=我爱你;9打火机=我的初恋;10花=把我的名字放在你心上;11相册=永远珍藏你和我的回忆;12手帕=等待分手以后再相遇;13皮带= 栓住他一辈子。
女人爱在朋友圈里发自拍,目的之一是为了炫耀、目的之二可能是为了吸引异性的注意。男人虽然总体性格上比较趋于成稳及不那么在乎这些外在的表现方式,可是因为自身性格及现实一些情况变化而产生的影响,他们可能也会在行为、认识的表达方式上,产生一些非常明显的改变。“男人变心后,最明显的变化,在朋友圈。”这是一位经
男女之间的交往,倘若掌握不好度,容易出问题,从现实来看,男女交往中的“六过度”是必须谨防的: 一、过度亲密。人与人交往中的亲密程度要因人而异,不是所有的亲密都有好效果。两个不是恋人的男女,如果交往过分亲密,很容易给人造成误解,给自己和对方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在中国,封建思想还没还有铲除干净,不少的人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