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无意间刷到解说卢武铉跳崖自杀前最后时光的视频,想起这部电影。
电影从头到尾都没有出现卢武铉的名字,并且特意在开场打出字幕:“以真实人物为背景,但内容是虚构的”,看过的都知道是以卢武铉为原型讲述的真实故事。
卢武铉出生于一个贫农家庭,在家乡读完小学、中学,高中时期白天上学,晚上打工,高中毕业后读大学,是历任总统中学历最低的。此后他一边四处打工,一边埋头苦读准备司法职业考试,考了七次才考过。
成为律师后,他开了一家个人律所,从当时火爆的房地产市场中嗅到商机,专做不动产代书业务。
因此类业务低端,他经常被其他同行嘲笑,甚至有人说他是随时随地派发名片的夜店小弟。但他全然不顾,一心赚钱,准备购置更好的住房,改善妻儿生活。
年轻时因为没钱,他不得不经常到一家小饭馆吃“霸王餐”,要填饱肚子,却又没钱付饭钱。餐馆大婶虽无奈,但也体恤他,没有跟他计较。做律师赚钱后,他开始天天到这家餐馆吃饭,同事跟着他都吃吐了,而他仍然津津有味。
彼时韩国民主化斗争激烈,他本想置身事外专心赚钱。但大婶的儿子突然被逮捕,只因参加了读书会,被扣上违反《国家保安法》的罪名,遭到刑讯逼供写下认罪书。
担任辩护人后,他发现警察、法官、检察官全部沆瀣一气,暴政之下根本无公平正义可言,但他仍然坚持辩护。
他的同事跟他说:“从今天起,你把自己安稳的一生给踹了。”
而他说:“在市民无法行使自己法律权利的时候,作为法务人员,我更应该走在最前面,这才是真正的法务人员的义务。”
电影2013年底上映后取得了极大成功,是韩国影史上第9部破千万的电影,连续29天一骑绝尘占领票房榜首位置。豆瓣更是获得9.2分的评分。
卢武铉总统在任时享有很高的声望,在韩国民众眼里是一位好总统。他坚持不对美国低头,处处与美国唱反调,甚至要求美国撤出韩国(与现在的东亚二狗形成鲜明对比)。在对朝政策上主张和平共处,曾徒步迈过三八线与金正日会谈。对内发展经济,多年保持经济高速增长,全力打压财阀,压缩财阀利益空间。
他卸任后回老家居住,经常与当地农民交谈。然而晚年并不平静,随之而来的是一场轰轰烈烈的针对他和家人的打击报复。
2009年5月23日,他和保安上山散步,到山顶后他停下休息并问保安身上有没有烟。
而卢武铉平时是不抽烟的,保安觉得奇怪,但仍然恪守本分没有多问,说身上没烟马上回去拿。卢武铉说没有就算了,但保安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突然起身,当着保安的面,纵身跳下了山崖。
韩国政府为卢武铉举行国葬,十万民众走上街头为其送行
卢武铉留下一封遗书:
“受惠于很多人,却让很多人因我而受难,往后将还有承受不完的痛苦,剩下的余生只会是别人的累赘。
健康很不好,所以什么也不能做,就连书也读不下去,字也写不成。
不要太过于悲伤,生和死不都是自然的一个现象?
不要道歉,也不要埋怨谁,都是命。
火葬了吧!然后在家附近的地方,立个碑就足够了。这是酝酿了很久的想法。
真的很对不起我的儿子和女儿,还有所有支持我的人。本想退任后在乡村度过余生,没想到不能如愿,真是遗憾。
虽然在金钱这方面出现很多批评我的声音,但我可以说是清清白白的,在遥远的未来,历史会给我一个公正的评价。”
喜欢一个人和爱一个人,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本质就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根本就分不清楚,他们往往会把喜欢认为就是爱,这是认知上的错误。作为一个成年人,如果你分不清楚爱和喜欢,就表明你不是一个成熟的人。首先你要明白的是,喜欢和爱都属于人类的情感,但是喜欢的厚度是比不上爱的,如果喜欢是一厘米的话,那么爱就是十厘
在男女相处的世界里,如同棋逢对手、琴瑟和鸣的旋律,寻找那最和谐、最动人的乐章,一直是众多男女探索的课题。而在这漫长的探索过程中,有些技巧如同魔法般,能让男人为之着迷,甚至上瘾。爱情,这一永恒的主题,总是让人心驰神往。而男女之间的相处之道,更是如同艺术般需要精心雕琢。法国作家雨果所言:“真爱的第一个征
1围巾=永远爱你;2杯子=一辈子;3睡衣=我给你我的全部4香烟=我讨厌你;5戒指=永远属于我的;6伞=保护你;7镜子=勿忘我;8巧克力=我爱你;9打火机=我的初恋;10花=把我的名字放在你心上;11相册=永远珍藏你和我的回忆;12手帕=等待分手以后再相遇;13皮带= 栓住他一辈子。
女人爱在朋友圈里发自拍,目的之一是为了炫耀、目的之二可能是为了吸引异性的注意。男人虽然总体性格上比较趋于成稳及不那么在乎这些外在的表现方式,可是因为自身性格及现实一些情况变化而产生的影响,他们可能也会在行为、认识的表达方式上,产生一些非常明显的改变。“男人变心后,最明显的变化,在朋友圈。”这是一位经
男女之间的交往,倘若掌握不好度,容易出问题,从现实来看,男女交往中的“六过度”是必须谨防的: 一、过度亲密。人与人交往中的亲密程度要因人而异,不是所有的亲密都有好效果。两个不是恋人的男女,如果交往过分亲密,很容易给人造成误解,给自己和对方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在中国,封建思想还没还有铲除干净,不少的人还